“在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多辦實事,在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和政協聯組會時,多次強調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并要求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上積極探索經驗。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期間,與會委員緊緊圍繞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議政建言,將基層群眾的期盼帶到最高議事平臺,將群眾智慧力量融入頂層設計,最大限度凝聚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人心、共識、智慧和力量。
把“人民政協為人民”作為履職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政協為人民,是黨的宗旨在人民政協工作中的集中體現,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基本要求。
從法治化營商環境到“一老一小”民生關切,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城鄉融合發展,從加快人工智能發展到推動檢察公益訴訟立法……委員們積極踐行“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圍繞民之關切議政建言,生動詮釋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特優勢。
增進民生福祉,就要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重要著力點,傾聽群眾呼聲,反映群眾愿望,切實把維護群眾利益、服務人民作為政協履行職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全年共有委員7748人次參加協商議政會議,1227人次參加各類視察考察調研。”
“19557人次委員開展履職‘服務為民’活動6501項、聯系界別群眾活動10516項,服務群眾100多萬人次。”
“2005名委員參與提案,1277名委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
……
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里翔實有力的數據,充分彰顯了全國政協去年圍繞民生領域熱點問題積極協商議政、服務群眾的履職成效,“人民政協為人民”理念在一個個數字中更顯具體而生動。
“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是正確的發展觀和現代化觀。”在審議討論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葉兆佳委員對“人民政協為人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十四屆全國政協以創新性實踐展現新作為,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彰顯了制度優勢,在推動破解民生難題中體現為民情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凝聚了奮進力量。”劉聰委員表示,全國政協過去一年的工作為委員們今后履職指明了努力方向。
人民政協為人民,是政協工作的價值取向。群眾的呼聲和愿望,是委員履職的不竭動力。
“只有千方百計走到群眾當中去,建言資政才能更有溫度、更有力度。”長期工作在興邊富民一線的杜明燕積極以政協委員身份搭建起與群眾的溝通橋梁。她表示,今后將繼續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積極參加全國政協各類視察考察調研活動,認真聽取老百姓對改革發展提出的意見建議,廣泛收集群眾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具體訴求,為推動邊疆地區民生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我要與所聯系的界別群眾一道深入學習、宣傳、貫徹好全國兩會精神,繼續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代俊峰委員表示,在今后的履職實踐中,要多做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的工作,當好黨的政策宣傳者、群眾利益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
厚植民生情懷 躬身“服務為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過去一年,廣大全國政協委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履職“服務為民”活動,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豐富實踐,為委員們在大會期間的議政建言、討論交流提供了大量素材,總覺得有說不完的話。所以,無論是在大會新聞發布會上,還是“委員通道”集體采訪活動中;無論是在大會發言中,還是在小組討論會上,民生都是議政建言關鍵詞。
糧食安全關乎國家穩定與民生福祉。“希望為我國糧食安全多作貢獻,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吃得飽、吃得好、吃得放心。我們和企業深度合作,已經培育了多個蛋白含量超過10%的品種。去年我國玉米總產量2.9億噸,玉米中蛋白含量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就相當于新增了290萬噸的蛋白。”作為今年“委員通道”上首位發言的委員,嚴建兵委員表示,“每多一個百分點,我們的糧食安全就多一分底氣、多一分保障。”
讓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是委員們關注民生問題的重點。來自基層的程玉珍委員在兩會期間開心地分享著劉寨村的可喜變化。“從人居環境到公共設施,從文化生活到鄉村產業,發生的可喜變化太多了!不少年輕人回村就業,讓美麗鄉村充滿生機活力……”她表示,作為政協委員,將繼續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和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幾年前因為沒有打通快遞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新疆烏恰縣的特色產品難以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阿衣木沙·托合塔洪委員為了讓快遞進村,呼吁奔走了三年,“現在快遞站點已經覆蓋了這里每一個村落,大山里的農牧產品通過快遞物流、電商等銷往全國各地。快遞進村連接的是城鄉,通達的是人心,點亮的是希望。”
醫療保障關乎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我為在整個中國大地上正在進行的醫療幫扶成績單而驕傲。”兩會期間,傅小云委員分享了過去幾年帶領醫療專家,深入基層“組團式”幫扶故事。雖然幫扶工作已經結束,傅小云依舊在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而奔走,“希望通過發展壯大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
“緊盯‘關鍵小事’,聚焦民生實事。要繼續為解決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奔走建言,始終把服務為民作為履職宗旨,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解難事中彰顯政協委員的擔當作為。”這是委員們的共識。
辦好民生實事 增進民生福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就業是民生之基、收入之源。“特別是要抓好就業這個最基本的民生。”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
“在就業總量和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的背景下,要把促進青年群體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莫榮委員建議,開發更多有利于發揮所學所長的就業崗位,并做好能力培養、職業素質培養、就業服務等系統支持,幫助其就業成才。
促就業、穩就業,穩定的社會保障必不可少。近年來,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等新就業群體的社會保障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熱點。
曹鵬委員通過調研發現,新就業群體在促進經濟增長、滿足人民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面臨著勞動關系認定模糊、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職業技能培訓不足等權益保障問題。他建議,完善民營企業用工管理制度,規范新就業群體勞動關系;建立健全新就業群體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對民營企業政策扶持和激勵。
新技術在催生新業態的同時,也可能對一些傳統產業的就業崗位形成沖擊。丁光宏委員建議,“高校應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改革專業設置、課程內容;個人要加強終身學習能力,努力成為復合型人才。”
“一老”連著“夕陽紅”,“一小”連著“朝陽美”,都是千家萬戶的民生關切。“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同樣是委員們持續關注的熱點議題。
“面對‘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加速發展與完善長期護理保險迫在眉睫。”孫潔委員認為,目前我國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增長,現有資金規模難以切實滿足多樣化服務需求,“建議將長期護理保險與‘惠民保’結合,在‘惠民保’基礎上,新增費用以購買長期護理服務,增加資金來源”。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現行學制也存在學制過長、課程內容重復、學生負擔過重等問題。“調整中小學教育年限,是健全教育資源調配機制的需要。”張改平委員建議,合理優化現有學制,在部分地區試點“五二三”或“五五”學制,允許地方彈性調整學制、優化教育方式和教學計劃。
龍婉麗委員調研發現,中小學生課外體育鍛煉不足,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她建議,學校可利用課后時間開辦更多體育社團與活動項目,除了籃球、足球等傳統項目外,還可以引入飛盤、滑板、定向越野等新興運動項目,吸引更多孩子參與。
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強信心、聚民心、筑同心。政協委員一致認為,越是經濟面臨嚴峻復雜形勢,越要聚焦民生關切,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力量。只有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把老百姓的身邊事解決好,讓人民群眾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才能把凝聚人心、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落到實處。新時代新征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而繁重。人民政協和廣大委員將更加關注民情、順應民意、致力民生,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增進人民福祉,增進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孫金誠 方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