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的委員通道,一直以來都是直通民心、傳遞民意的重要窗口,備受各方關注。由于現場回答時間有限,“通道”上委員們講述的故事令人有些意猶未盡。為此,本報記者再次對話“通道”上的委員,聽他們講述那些同樣精彩的、委員通道上未講完的故事……
把民族團結“穿”在身上
楊鈺尼在通道上說:
“期待有更多青年與非遺雙向奔赴,讓非遺更加精彩。”
“我看你今天這件衣服上的花紋,有點像我們拉祜族的啊。”3月9日下午,小組會后,黃瑋委員拉著楊鈺尼委員的衣服,笑著說。
“是啊,我們本來就是一家的嘛。”楊鈺尼也笑了。
此前一天,楊鈺尼身著民族服裝站在委員通道上,講述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故事。
熟悉楊鈺尼的人發現,今年楊鈺尼的衣服比往年更長、更寬大。
“以前我的長裙上刺繡著梯田紋樣。現在的衣服融合了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等多個民族的元素。過去,別人喜歡說我把哈尼梯田穿在身上。現在,我想說,我把民族團結‘穿’在身上。”楊鈺尼說。
長期以來,楊鈺尼致力于非遺活態傳承和保護,她關于歌舞類非遺的傳承保護工作尤其為人熟知。
近來,楊鈺尼開始關心如何用民族服裝來傳承保護非遺。“服裝既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也是生活剛需。哈尼梯田IP現在打造得很有成效,來旅居的游客總想穿上民族服裝拍拍照。如果只有幾種衣服,會覺得缺乏新意。我想傳承創新服裝,讓大家喜歡穿。最好還能再定制幾套回去,平常也能穿。”楊鈺尼說。
要實現“平常也能穿”,少不了對服裝設計進行調整。在楊鈺尼看來,關鍵是融合。“要實現功能融合,既能跳舞時穿,又能日常穿。還有就是要吸收、借鑒各民族服裝的長處。”
“融合”是鐫刻在楊鈺尼基因里的。她從小生活在民族融合的村落里,那里流傳著“牛親家”“田親家”等民族團結的佳話。
去年,楊鈺尼開始設計自己的服裝,融入了多個民族特色元素,讓服裝不僅是衣物,更是民族文化融合的生動體現。
外套袖口加寬加大設計結合漢唐風格,既有傳統服飾的大氣莊重,又融入現代時尚的寬松舒適;領口處借鑒了拉祜族服飾中高領的設計理念,不僅保暖,還增添了幾分優雅氣質;衣服的主色調選用哈尼族服飾中常見的藏青色,在裙擺和袖口處,繡上哈尼族傳統的梯田紋樣;首飾繡著彝繡,銀飾上雕刻著彝族傳統的火焰、太陽等圖案……
今年兩會前,楊鈺尼和家人一起設計盛裝,根據不同場合,設計了幾套不同的穿搭,每一套都有幾種民族的元素在。“喜歡嗎?喜歡的話,要不你也把民族團結‘穿’在身上。”楊鈺尼的嘴角翹了起來。(記者 江迪)
愿做“追光者”
羊毅在通道上說:
“我親歷了我國機載光電探測裝備從無到有,再到性能領先的系列化、跨越式發展。”
“作為航空領域專家,30多年來,我和中航工業光電科研團隊親歷了我國機載光電探測裝備從無到有,再到性能領先的系列化、跨越式發展。”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中航工業特級技術專家、光電所研究員羊毅委員用這句話概括了自己30多年來的航空報國路。
“第一次走上‘委員通道’,能有機會向全國人民介紹我們航空人的奮斗故事,既緊張又榮幸。”走下通道,羊毅講述了自己蒼穹逐夢的心路之旅……
從1989年懷揣航空夢來到光電所,由專業組長、研究室主任到副總工程師、獨立運行北京技術創新中心等,羊毅一干就是30多年。在這場“沉默的長跑”中,羊毅潛心機載光電裝備研發工作,成為我國多型機載光電裝備核心技術研發的先行者和拓荒人,是一名執著的“追光者”。
“光電探測設備就是飛機的眼睛。”羊毅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她說,光電探測設備是飛機航電系統中的重要裝備,這些年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如今已走在世界前列。
“科學研究的道路艱辛而又漫長,必須要有高尚的敬業精神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羊毅說,正是40多萬航空人對于航空報國的堅守,才造就了我國航空裝備的先進地位,也成就了每個航空人的絢麗人生。
2023年初,羊毅帶著機載光電裝備的技術研發、項目管理、產品中試等實踐經驗來到龍門實驗室。從航空科研生產一線轉換到技術創新的新賽道,她尤為關注實驗室和企業深化協同創新,實現科研和產業貫通融合,加快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
“龍門實驗室堅持新型研發機構定位,聚焦前沿、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開放協同、構建創新生態體系,為河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羊毅表示,將持續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做好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等工作。(記者 王有強 靳燕)
堅定信心加油干
張興海在通道上說: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
“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這些成就離不開國家對汽車行業產業政策的支持和市場化資本的參與,離不開中國用戶對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喜愛,離不開全行業產業鏈企業孜孜不倦地多年追求!”3月7日,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委員飽含深情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傲人答卷。
從最初渝安集團的傳統零部件制造,到2003年進軍整車制造成立小康股份,再到2022年戰略升級為賽力斯集團,張興海所在的企業在時代浪潮中完成關鍵轉型,走上新能源汽車之路。這是中國汽車工業變道超車的生動注腳,更是民營企業創新圖強的時代縮影。
“我是干了近40年的汽車‘老兵’啊!”接受采訪時,張興海樸素的話語折射出廣大民營企業家的報國心聲。在他眼中,堅守主業與開拓創新并重,這是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必備基因。
2003年,東風汽車公司、東風實業有限公司和渝安集團三方合資組建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這是我國首例國有大型汽車集團與民營企業聯手造微車。“民營企業靈活經營的優勢與國有企業的品牌效應和健全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優勢得到了最大發揮,為企業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張興海說。
2019年,企業與通信設備公司開始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創造了一系列行業紀錄。張興海表示,“聯手造車能夠發揮雙方的長板效應,助力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增程電動、智能輔助駕駛、智能綠色制造等領域穩步發展。”
近年來,張興海圍繞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調研了100多家汽車產業鏈企業,為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積極獻計出力。“提案件件有回復,讓我切實感受到政協委員在推動汽車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也更加激勵我扛起民營企業家的責任擔當。”張興海說。
“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大有可為。我們將以敢字為先,干字當頭,持續創新驅動,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民營企業力量!”張興海說。(記者 呂婉瑩)
一心記掛“三農”事
黃麗萍在通道上說:
“芒果不僅成了致富果,芒果樹也成了村民們的‘綠色銀行’。”
“芒果不僅成了致富果,芒果樹也成了村民們的‘綠色銀行’。”在“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副鎮長、五星村黨總支書記黃麗萍分享了五星村依靠產業發展實現村富民強的故事。走下通道接受采訪,記者發現村子里的故事特別多,她心里記掛的事情也特別多。
村子里的事兒是“喜事”。黃麗萍介紹,作為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村,五星村過去產業結構單一,村民人均年收入一度不足4000元。得益于黨的好政策,20多年前,她和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積極發展起芒果、荔枝、龍眼、冬季瓜菜等特色產業,并與企業合作打造“菜籃子”種植基地,許多村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目前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萬元。
這些年讓黃麗萍欣慰的不僅是關于海南豇豆病蟲害等問題提案得到辦復,而且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也因此記住了五星村。2024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委書記張合成委員到海南和黃麗萍商治蟲害,并請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專家團隊共同推進解決。最終,豇豆防蟲網的投用幫助村民解決了大難題。
“2024年村里的田園度假民宿和養殖科普基地‘樂天歸心居’都發展壯大了,鄉村旅游很紅火。”黃麗萍高興地說,“游客越來越多,村里老百姓的口袋也鼓了起來。”
天然橡膠產業對于海南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黃麗萍發現受多種因素影響,膠農種植積極性不樂觀。她建議加大政策支持,減少膠農運輸成本,鼓勵就近初加工,助力百姓增收和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
帶著建言來上會,也要把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傳遞給群眾。黃麗萍現場聆聽政府工作報告,當聽到“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再提高20元”,她激動不已,走出人民大會堂,她就陸續給幾位老鄉打了電話。“我要把會上的好消息告訴大家。”
“每個人提高20元,這不是一筆小數字,國家拿出這部分資金向老年群體傾斜,真是把實事辦到了群眾心坎里。”黃麗萍表示,村里的老人聽到這個消息也很開心,“等我回去要跟他們仔細講講政策里的好事!”(記者 張佳琪)
傳統未丟 腳步不停
阿拉騰達來在通道上說:
“在內蒙古大地上活躍著75只烏蘭牧騎隊伍,每年開展演出一萬多場。”
“‘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也被稱作‘紅色文旅輕騎兵’,這個名字已經在草原上叫響了近70年,一直深深扎根在農牧民的生活里。”3月10日,第三場“委員通道”,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烏蘭牧騎隊長阿拉騰達來委員身著一襲灰藍色的蒙古袍,娓娓道來烏蘭牧騎的動人故事。
人們的思緒仿佛也隨之飄向遠方:藍天白云下,馬提琴聲悠揚,烏蘭牧騎的演員和當地牧民載歌載舞,一幅草原人文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仔細一看,表演的現場設置頗為質樸,沒有聲光電的精美舞臺,廣袤的草原就是他們的天然劇場。阿拉騰達來笑著介紹:“多少年來,我們烏蘭牧騎傳統沒有丟、腳步沒有停,一代又一代人堅守著同樣的使命——以天為幕布、以地為舞臺,向基層宣傳弘揚黨的聲音和關懷,為廣大牧民送去歡樂。”
阿拉騰達來自1984年從事烏蘭牧騎工作以來,到現在已有40余載。作為隊長的他身兼數職,在臺前,他是宣講者;在幕后,他是編導。
“我們每一個烏蘭牧騎的隊員都是一專多能,每人要擁有至少3項技能,既會唱又會跳,還能拉得一首好樂器。”阿拉騰達來說,也正因如此,他們又是一支短小精悍的隊伍。人數僅有幾十人,卻能撐得起一場精彩紛呈的舞臺劇。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蕩人心。’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作為烏蘭牧騎的一分子,我和隊員們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反映人民關切,創排著一部又一部人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阿拉騰達來說。
如今,他們的“聲量”已經傳遍了北疆大地。蘇木鎮、嘎查、邊防連隊、哨所等,處處都有他們演出的身影。
“每逢佳節,恰恰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像1月24日,春節來臨之際,我們來到巴彥烏拉蘇木巴彥芒來嘎查開展‘北疆文化神州行’演出活動,不僅現場表演了《奮進新時代》等節目,更是對熱愛文藝的孩子們進行了樂器和聲樂輔導,與嘎查牧民們‘雙向奔赴’。”阿拉騰達來說。
正如那首《烏蘭牧騎之歌》唱的那樣:“我們扎根草原,以文藝啟蒙草原兒女;我們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區煥然一新;我們是文藝輕騎兵,我們是人民的烏蘭牧騎……”(記者 徐金玉)
跨越山海 聯通世界
張樹新在通道上說: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年開行量已經突破1萬列,通達全球127個國家和地區。”
“跨越山海、聯通世界。”在3月7日上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樹新委員如此形容西部陸海新通道。
在“委員通道”上,張樹新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了這條“黃金通道”如何讓中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的特色產品跨越山海、走向全球。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成果的背后,是無數建設者的汗水和國家戰略的支撐。
張樹新分享了一個小故事:2024年是中國和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在紀錄片“喜結蓮荔”中,講述了馬來西亞彭亨州農業和生態旅游協會秘書長張蔚舜把貓山王榴蓮出口到中國的故事。張蔚舜來到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看到全自動裝卸、海鐵聯運、智慧口岸等場景,大為震撼,決心開啟這項業務。就這樣,貓山王榴蓮首次成規模進入國內市場。
“這不僅是商品的流動,更是跨越山海的文化共鳴。”張樹新說,西部陸海通道從2017年開工建設,經過數年發展,硬件建設等方面已取得較好進展。在張樹新看來,西部陸海通道不僅僅是物流的連通,也是經濟、產業、文化的連通。
“我們和東盟國家之間有很多農產品運輸,聯運速度越快,老百姓就能更快享受到更新鮮的農產品,成本也會更低。”張樹新希望通過科技創新,推動海鐵聯運數據共享平臺建設。
“拿榴蓮舉例,有了數據共享平臺,可以實現榴蓮從原始的種植園到港口再到用戶之間的數據信息互通。”張樹新說,這不僅能實現產品溯源、保證質量,更能通過這些信息數據的優化來提高整體供應鏈的運輸和物流效率,讓產品能夠最快、最便捷、成本最低地從種植園“出發”,最終到達消費者手里。
“西部陸海新通道讓貨物跨越山海、用服務聯通世界,正加速成為一條具有澎湃動能的國際經濟走廊,也是內暢外聯的開放通道、發展通道和戰略通道。”張樹新表示,將積極攜手通道沿線省份,為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持續貢獻力量。(記者 李冰潔)